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艰苦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区域发展的巨大成就,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区域经济理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世界少有,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发展需要中国区域经济的实践总结、理论提炼和新发展理念指导。非洲国家经济长期不振,拉美国家跌入中等收入陷阱,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世界各国经济遭受重创,世界大国中唯有中国仍保持经济正增长,主要得益于地方经济的繁荣。全球时代需要中国治理经验和中国区域发展方案。创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既有客观基础,也与中国更加有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契合。
一、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内涵及特点
中国区域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为基础,把研究对象(区域)看成是一个系统(区域系统),抓住区域发展和协调发展主线,探索区域发展规律,寻求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协调、协同发展途径的科学。主要有以下特点和努力方向。
一是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区域发展目标。新时代区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与西方经济学以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区际关系为主线、以缩小区域差异和经济效用极大化为目标的诉求截然不同。
二是梳理和界定区域经济新概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生产力布局经历过几次重大调整,区域概念在中国情境下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经济特区”“战略区”“示范区”“试验区”等概念,“行政经济区”客观上已经形成,土地公有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土地经济的价值和合理运行机制等助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
三是提出和论述跨区域、超区域、次区域等新范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这些关注对象都不是一般的区域,而是跨区域、超区域或次区域,中国区域经济学应从理论和实践结合方面对此做出科学阐释。
四是区域协调、区域协同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机理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表现形式和目标诉求多种多样。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区域治理模式逐渐形成且行之有效。本学科不仅要对此给出系统的回答,还要在各种典型区域发展机制方面用严谨、科学的概念模型甚或数学模型给出解释。努力提高中国学界在有关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
二、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创建依据
一门学科的创建是需要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的,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创建的总体思路是:以“实践→理论→理论与实践融合共进”为主逻辑,在全面客观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征事实的基础上,提炼总结一般区域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提出中国情境下的假设;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进一步解释、指导中国的区域实践。
其一,以中国区域发展和区域间协调发展丰富实践为依据。包括行政区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经济等不同类型区的发展机制,土地经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的不同发展路径,民族自治、对口支援、问题区域扶持、五年一度规划部署等的协调途径,以及沿海与内地、三大地带、四大板块、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湾区协同建设、长江经济带大保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步骤的推进等。从这些实践中挖掘新素材、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模式,是构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的基石。
其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区域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现代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区域发展和协调、协同发展的主线,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区域发展目标,以五大理念构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内容框架。在此基础上提炼区域经济学的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形成中国区域经济学派。
三、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四大板块内容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分为四大板块,按照先后逻辑顺序依次为如下内容。
板块一:中国区域发展的特征与机理。以中国特色区域治理实践为基础,探讨中国区域发展的形式和规律,包括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土地经济、县域经济、外贸经济等。
板块二:中国区域间协调发展的机制与部署。考察区域发展的空间规律与区域差距变化特点,探讨区域分工、产业布局与开放发展的规律,从总体布局、五年规划、政策制定实施等角度,分析中国统筹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努力过程和作用效果。
板块三:中国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框架。以系统科学原理为指导,把研究对象看成是一个空间系统,探讨区域系统的形态和类型、区域系统的组成要素、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以及区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演化和控制规律等。在此基础上,论述区域发展决策和对策,包括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规划、区域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
板块四:新时代伟大理论与伟大实践融合共进。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中心论、“两山论”、命运共同体论等为指导,以五大理念与协调、协同发展为内容框架,探讨中国区域发展的思路和模式,包括统筹区域关系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关系共享发展、统筹人地关系绿色发展、统筹内外创新发展等。
中国区域经济学是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学的概念、特点、框架结构等的基本认识,也反映了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全貌,中国区域经济学是在不断丰富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区域经济学必然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得到河南大学李小建教授、南昌大学刘耀彬教授的支持和指导,特此说明和致谢!
本文节选自《区域经济评论》2021年第4期(整理 柳阳)